551章 收官十五:借东风(1 / 3)
海都和阿术分兵了!海押立各军以羊皮筏子渡泾河,列营于泾河北岸,杭爱山六盘山驻军留在南岸。
汉军各山头系留热气球上的哨兵,在敌人刚刚行动的时候就从高倍望远镜中监视到了这一情况,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把消息传回了御驾驻陛的中军大帐。
得到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汉军所有将官都欢呼起来,惟有楚风轻轻敲着桌面,面上神情平静无比:他早已料到了阿术将会使这一手,前面所有的铺垫,也就是为了诱阿术分兵!
咳咳,楚风咳嗽了两声,帐中的哄闹登时停了下来,将军们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他们的统帅:皇上此时还能保持镇定,果然有容纳江海、吞吐宇宙的气量呵。
陈淑桢从楚风微微颤动的手指感受到夫君的激动,心头又是欢喜又是甜蜜。其他人哪儿知道大汉帝国的皇帝,十分钟前得到热气球瞭望手确认元军分兵的消息时,抱着她狠狠啃了十几口,把这位沙场无敌的女将军弄得身软如棉呢!
实际上,汉军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让元军分兵,泾河战场的选择、热气球锁死交战地域、乌仁图娅故意显得“幼稚”的挑拨离间、其后汉军对海押立、杭爱山两军的区别对待……全都是为了今天!
海押立、杭爱山两军之间互为敌人,历时十余年,结下的深仇大恨甚至超过汉元之间——毕竟无论杭爱山、六盘山诸军,还是中亚的海押立、玉龙杰赤、撒马尔干各万人队,都从没有和汉军交手的经历,倒是他们之间互相砍杀,早已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忽必烈利用这一点,令实力相当的两军互相监押。本来,铁穆耳也许并非什么忠臣孝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隋炀帝逼父让位的事情他也不是做不出来,但他既然得到了皇太孙名分,就必然和想问鼎蒙古大汗宝座的海都死磕。以目前自己最能靠得住、至少得到皇太孙名号之后必须帮着爷爷死磕海都的铁穆耳和阿术,来制约最大的威胁海都,这就是忽必烈一代枭雄的帝王之道。
忽必烈能利用两边的矛盾,甚至把自己的孙子当作天下大势棋盘上的棋子,楚风也必然利用这个矛盾。
在战前战略布局关于上驷、中驷、下驷的选择中,楚风并不是以兵力多寡、战力高低作为对方实力的判断,而是以能否精诚团结为判断标准:
辽东方面,伊儿汗和金帐汗虽然面和心不和,互相之间磕磕绊绊,但终归合作多过矛盾,并且都是从遥远的四大汗国回到中原作战,面对陌生的环境、共同的敌人,两军之间难免会产生同仇敌忾之心,必然能做到比较紧密的团结。
燕云之北,忽必烈攻入汉地的心情最为急迫,可以想见这位蒙古大汗几乎迫不及待的想要夺回他的汗八里,而与之配合的漠北诸王,诸如弘吉剌、巴邻、主儿乞等部族,都是那颜武士众多的大部族,兀鲁斯分配制度下的宠儿,可算得上蒙古帝国对外征服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现在必定一心想着杀入中原劫掠财富。那么,至少在进攻中原这件事上,他们和忽必烈的目标高度统一。
惟有西路,两军之间的仇恨比汉军还深,只要稍加挑拨,哪怕用最明显最幼稚最容易识破的阳谋,海都也得心甘情愿的跳进坑口里——楚风绝对不认为这条老奸巨猾的老狐狸、惟利益至上的中亚霸主会突然变成热血青年,绝不会认为他会在汉军故意放水的情况下不顺势消弱铁穆耳的实力。
那么,对面两军之间的裂痕,就会越来越大,配合上、士气上、互相的信任上必定会出现无法容忍的裂痕!
于是,分兵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甚至连阿术与海都分兵的理由,统帅部军事参谋会议上,也替对方想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阿术也确实是如此对海都和铁穆耳分析的:
目前海押立、杭爱山两军视若寇仇,挤在一处非但配合不好,一旦汉军搞个深夜劫营之类的动作,朝两边大营各打上几炮,搞不好两军自己就会乒乒砰砰打起来,那就太不划算了——事实上,当阿术提出这个理由时,铁穆耳甚至有些冲动的认为,狡猾的海都说不定还盼着汉军来劫营呢,好趁机消灭他视为眼中钉的杭爱山诸军。
分兵,固然导致兵力分散,但汉军也必须分兵阻截,由于元军有三十个万人队,汉军四个军十六万余人居于兵力上的劣势,分兵对汉军的威胁显然更大。
目前轮流上阵打消耗,海押立各军出工不出力,杭爱山则蒙受了惨重损失,从上到下怨声载道,分兵两岸之后各打各的,不再轮流上阵而是南北两岸同时出兵与汉军交锋,哪边先打垮汉军,便以关中所有子女财帛为赏赐,落后者分文不得,以此为士卒死战的激励。
最关键的一点,若是在南方任何一处河流,借给阿术熊心豹子胆他也不敢分兵,但西北水浅、河道窄的泾河嘛,蒙古兵扎着羊皮筏子就能渡过,或者寻水浅处抱着马脖子也就泅过去了,名为分兵实际上还是连在一处,只不过开辟了新的战场,增加汉军的压力。
对汉军而言,这又浅又窄的泾河,决不是东海、渤海,或者长江、珠江,甚至不是黄河、京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