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史学(8 / 8)
丹阳尹传》。网罗一时人物者,有袁敬仲之《正始人士传》,戴逵之《竹林七贤论》,专记一人者,如不著撰人之《东方朔传》,《毌丘俭记》,管辰之《管辂传》。家传亦有多家。就所知者而识之,则梁元帝之《怀旧志》也。僧、道亦有列传,如《高僧传》、《众僧传》、《尼传》、《列仙传》是。其专传一人者,则有如《法显传》、《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君内传》、《嵩高寇天师传》。所传并有非人者,如《灵鬼志》、《志怪》、《神录》等是。梁元帝著《古今同姓名录》一卷,则人名辞典之先河也。
谱牒之作,斯时亦盛,以俗重阀阅故也。谱皇室者,如不著撰人之《汉氏帝王谱》、《宋谱》是。元晖业之《辨宗录》,亦其类也。又有诸家之《百家谱》。一家之谱,则有如《京兆韦氏谱》、《谢氏谱》。谱一方巨族者,如《益州谱》、《冀州姓族谱》。官纂之书,以地、以姓为别,如梁有王司空《新集诸州谱》十一卷,又有《诸姓谱》一百一十六卷,梁武帝总责境内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盖其最巨者矣。谱牒之书,亦非仅记世次。如《隋志》有《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裴子野有《续裴氏家传》二卷。(《南史》本传。)陆煦著《陆史》十五卷,《陆氏骊泉志》一卷是。(《梁书·陆杲传》。参看第二节。)
宋元嘉中,使何承天立史学,石勒使任播、崔濬为史学祭酒,已见第五节。)实尚不足语于史学。斯时史学之可称者,一在补苴罅漏,一在提要钩玄。补苴罅漏之功,见于注释,《史通》言三国之志:“异闻错出,其流最多。宋文帝以《国志》载事,伤于简略,乃命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其阙。”(《古今正史篇》。)《宋书·松之传》,称其“鸠集传记,广增异闻”,盖其所用心,实在于此。崔慰祖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齐书·文学传》。)刘昭伯父彤,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彤书四十卷,昭书一百八十卷。(《梁书》本传。)卷帙并远逾于旧。王规亦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梁书》本传。)此等皆名为注,实则补也。蔡谟总应劭以来注《汉书》者,为之集解。(《晋书》本传。)《梁元帝注汉书》百十五卷,(《本纪》。)其世子方等注范晔《后汉书》未就。(《南史》本传。)吴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梁书·文学传》。)此等虽专于注释,亦必有荟萃之功。惟韦稜著《汉书续训》二卷,(稜叡孙,见《南史·叡传》。)则或专于音训耳。提要钩玄之功,见于抄撮。有为校勘同异者,如张缅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梁书》本传。)裴子野抄合后汉事四十余卷。是也。(《南史》本传。)有欲删繁就简者,如袁峻抄《史记》、《汉书》,各为二十卷,(《南史·文学传》。)于仲文撰《汉书刊繁》三十卷,(见《北史·于栗磾传》。仲文,栗磾八世孙。)刘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北史》本传。)阮孝绪有《正史削繁》九十四卷是也。(《隋志》杂史类。)《隋志》有汉卫飒《史要》十卷,《注》云: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亦见杂史类。)此盖《科录》之先河。又有王蔑《史汉要集》二卷,《注》云:抄《史记》,入《春秋》者不录。(亦见杂史类。)盖合《史》、《汉》及《春秋》去其重者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