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7节(3 / 3)

加入书签

直是贱如泥土。

就比如后金粮价最高者曾达到“一斗银八两”,也就是一石粮食八十两银子的地步,哪怕近年,后金粮价也常年徘徊在“一斗银一两”,也就是一石粮食十两银子,基本上是明朝境内价格的十倍左右。

后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若非崇祯二年,皇太极拼死一搏,恐怕整个辽东“人相食,人且尽矣!”

皇太极依靠八旗入关对大明进行血腥掠夺,掠夺来大量金银,才有能力支付高昂的“走私粮”价。

其实他这条路子,除了更为血腥以外,和张顺劫掠宗室的路子大致差不多。

只是对皇太极来说,辽东更为偏远,朝廷封锁更为严厉,而又因为后金对汉人屠戮的原因,导致辽东农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其困难更胜义军十倍。

想透了这一点,更坚定了张顺“粮食战”的战略。

北方粮价愈高,皇太极的后金愈支付不起走私的粮价。后金支付不起粮价,就不得不频繁入关抢夺。

然而粮食作为大宗货物,即便落入后金之手,只要他们无法在关内立足,也无法携带出关。

其所劫掠者,唯有轻便易于携带的金银而已。

双方交手愈加频繁,北方农业遭受的打击就越大。那么整个北方就会陷入金银愈多,粮食愈少的境地,最终迎来粮价上涨到一个极其恐怖的地步。

到时候无论崇祯愿意不愿,皇太极都会携带麾下的八旗拼命的频繁的叩关,粮食两个字如同诅咒一般,会消磨掉双方所有的血肉。

而崇祯却一边和皇太极在北面掐架,一边眼睁睁看着义军在河南腹地发展壮大。最终大明和后金双方在争斗的筋疲力尽之时,被发展壮大的义军坐收渔翁之利。

想到这里,张顺又下令道:“传令镇南将军萧擒虎,命他利用南阳水陆交通之利,竭尽全力购买粮草。除了自用之外,顺便可用调用一些去汝州。”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