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3)
杨语桐抬头看了看,这姑娘她重生后是没见过的,但应该是初中同学,姓啥来着。
“我是马小雨啊,咱俩初中一个班的,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马小语看这同学就是没想起来。
“哎呀,我这一着急没叫上来,这也太巧了。”
对于马小雨来说才毕业三年多,可杨语桐算上上辈子都快三十年没见过初中同学了。
尤其这位同学上初中时,她两人还没怎么有过交集,真是叫不上名了。
两个人讲起了和办满月酒主人家的关系,都不太近,但杨语桐是最八杆子打不着的。
“桐桐,我下个月要结婚了,你能过来么。”马小雨在酒宴快结束时告诉杨语桐。
杨语桐夹菜的手就是一僵,这怎么还饥荒套着饥荒,整个是一套餐呢。
“我过几天马上开学了,应该是来不及了,提前祝你新婚快乐。”上学时都没说过几次话的同学她还是不要去了吧。
杨语桐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 课程也是排的满满的,毕竟是把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了两年。
以前最快的同学也是三年毕业,上她自学过的课程时可以看更深入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书。
她刚入学时想的是两年毕业可以省时省钱的,现在她想挑战一下, 毕竟她有的科目已经学习到更高深的层次了。
这就逮着一个期刊发文, 时间长了, 杨语桐觉得她这进程比第一次快多了。
三月份, 她就收到了审稿人的邮件, 回复了几次对方的问题, 她又开始等待了。
这次的审稿人是剑桥的高尔斯教授, 在偏微分方程方面也是建树颇多。
他知道杨的那两篇论文, 没想到这么快他又有了新成果, 还和之前的不是一个方向。
他看了之后针对这些过程提了不少的问题,评审人不会是只他自己。
但这个方向, 他猜的得到, 一定是他的老朋友路易斯。
“嗨,路易斯,在忙么?”高尔斯是个想到就做的人,当然他不会做违背学术道德的事。
“亲爱的高尔斯, 可有日子没接到你的电话了。”路易斯接到了老友的电话很是开心。
两人在80年代合作过,当时的成果那真是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篇文章。
“你收到数学新进展的审稿邀请了么?”高尔斯直奔主题。
“你是说那个中国杨的文章么,我最近忙还没来得及看, 你也审了这篇文章。”路易斯一听就知道老伙计也审了这篇。
“你先看看吧, 等你回完编辑的意见,再给我打电话探讨。”高尔斯还是挺严谨的。
“看来这个杨让你感到很是不错啊, 我一会就看看,等我的电话。”
路易斯挂了电话摇摇头, 老伙计还是这么一板一眼的,多一句也不说。
他打开电脑,开始看这篇文章,看着看着又找纸进行验算。
杰克是路易斯卡法雷教授的博士生,这几天教授起早贪黑的,连午饭都是他给送的。
听说是有一篇不错的论文让他审核,哎,也不知道自己的毕业论文什么时候能有眉目呢。
杰克拿着午餐敲开了导师的门,“卡法雷先生,您的午餐。”
“噢,谢谢,先放这吧。”卡法雷教授头也没抬还在验算。
哇噢,杰克在心里吹了个口哨,哪位干的这么漂亮,他那平时温文尔雅的老教授呢?
这个眼睛有些红,头发胡子都不复往日整洁,有些显着老态的人,好像他换了个老师。
“您早些吃,凉了口感就不好了。”杰克把门关上出去了。
晚上卡法雷放下了笔,揉了揉眼睛,给编辑回了邮件后,拨通了高尔斯的电话。
“亲爱的高尔斯,咱们这么多年一直认为那会有个集中凸起的部分。”
“没想到,天才的杨,他证明了整体的光滑性,你也是肯定的答案吧?”
“你这么快就把论文都看完了?”高尔斯本来想问问老伙计,看没看这都几点了。
审了同一篇论文的人马上就知道,这前言不搭后语的说的是什么。
“看完了,老了,熬不动了,要是咱们一起合作那个时候,我还能再快呢。”
两人针对这篇论文交换了意见,卡法雷还想再聊聊其他的。
“你知道现在我这几点了么?”高尔斯再聊会,天亮了就不用睡觉了。
卡法雷才想起两个国家之间有五个小时的时差,他抱歉的挂断了电话。
看来数学界又有一个天才诞生了,今年的数学家大会要在华国举行,他有些期待了。
四月份,杨语桐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来自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
邀请她参加今年8月20日在京城举办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做45分钟的演讲。
这真是让她又激动又害怕,别的还好说,杨语桐这几个月准备猛练口语和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