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3节(1 / 2)

加入书签

来了这里,方知世界之大。

没记错的话,当地的矿场非常丰富,而且优势极大。

这发展潜力,还用得着说?

四月二十五,纪元他们在巴蜀最后一个驿站歇息。

这次要歇三日,然后正式来到滇州府。

滇州府极大,下面共计一百多个县,以及两个重要的府,还有零零散散的州。

天齐国对各地行政划分不算特别明确,各地时常有变动。

总的来说,还是府类似于省会,一地多府或许是副省会,这种会在地域较大的地区,一南一北地镇住各地。

滇州府下面,两府比二十多州大,州又比县大,有时候州下面也有县。

为何这样复杂?

因为很多地方不是同一时间收入版图,前面的那些地方命名的时候,其他地方还没出现呢。

比如纪元要去的最南宁安州。

宁安州。

名字听着很平和。

实际上,名字是当时朝廷的美好祝愿。

就像生了个小孩,你喊他小美小帅,是因为刚出生的孩子真的很美很帅吗。

不是的,只是个祝愿而已。

一般来说,越是喊这种名字,可能就越不太平。

鼎鼎大名的镇安府,南宁府,镇南关不都是这样。

只能说,怪不得京城的官员们不愿意过来。

纪元他们在这县城买了新鞋,虽说有牛车有马车。

但有时候不能让牲畜们太累,还要推着车走,自然费鞋。

纪元感觉,幸好是他这种经常锻炼的,邬人豪这种天赋异禀的,还有安大海正经的庄稼汉。

其他人真的遭不住这种路。

出发之前,纪元画的简易蒸汽机图纸一式两份,送到建孟府府学殷博士手中。

让殷博士来同高夫子讲。

只要有殷博士在,纪元便觉得很安心。

不过这东西,不是一时半刻能研究出来的,等个五年八年,甚至十年都很正常。

四月二十九,纪元等人再次启程。

滇州府很大,各地的方言,风俗都不一样,甚至并入天齐国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各地都有其风俗。

好在纪元他们三个已经适应了高原反应,身体还扛得住,而且地势越往南,地势慢慢低下来。

可另一件事变得不同起来。

那就是天气。

此地天气复杂,山里的四季分明,十里不同天,昼夜温差大。

山外却是不同。

安大海就是在快到武新府的时候病的。

时间已经来到五月下旬,天气正是热的时候,路上实在是不舒服了。

董领头无奈道:“惨巴巴呢。”

安大海这会确实看着很可怜,进了武新府,董家的大夫赶紧过来,用了不知什么草药,安大海竟然睡了过去。

纪元一步上前,不是晕了吧?

但再看安大海的神情,脸色好点了?

“打摆子,情况不严重。”这位大夫也带着浓重的口音,好在纪元已经能听懂七七八八。

甚至还能用不标准的滇州府方言来问答。

滇州府在天齐国行政级别属于省。

省下面的府城便是滇州府府城,在滇东方向,那时候确定得早,位置稍微偏东。

比如建孟府也属于省,它的省会便是建孟府的府城,出去了肯定喊建孟城,但自己都直呼府城了。

这些复杂的称呼,都来源于很多地方并入版图的时间不同。

而且喊着喊着都习惯了。

便是朝中官员能弄懂的也没几个。

他们来的武新府属于副省会,可位置却算是天齐国滇州府的中间。

到了这,说明他们路途走了大半。

再有半个月,就能去宁安州上任。

而且从武新府往南走,路途还算平坦,坐着牛车过去,正好合适。

那边应该算是盆地跟河谷。

纪元感觉,他这一趟下来,天齐国大半地貌都见识了。

怪不得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安大海病在武新府,纪元他们自然要在这休息。

正好,纪元可以去府衙报到。

一般来说,各地官员上任,都要去自己的“省会”报到。

像这种两个省会的,只要选择离自己近的即可。

纪元去武新府府衙的时候,接待他的人一脸诧异。

朝廷出了个六元及第的人,他们都知道。

但怎么派到这里了啊!

他们这,有外面的官员愿意来?

也是奇怪了。

一般的地方,各地的官员都要回避自家的家乡。

比如纪元肯定不会去正荣县任职,建孟府能不去也不会去。

殷博士不会被分去余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