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贵女 第385节(2 / 4)

加入书签

用新建城墙,只要修建起民宅,以及配套民宅的商业区、学校、医馆等等,这里自然就会热闹起来——不少在长安漂着的人想要在这里扎根,然而没房子怎么扎根?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长安作为大汉都城,对外说是二三十万人口,但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很多来长安讨生活的人根本没有长安户籍,像是一些求机会的读书人还好一点,会给自己找个落脚地。另外一些社会地位更低,真正底层的人那才真是藏匿在了国都的人潮之中,别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来过、正在这里。

在长安城内的贫民窟、边缘地区搞拆迁,给他们换扩建地区的好房子。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地段的概念或许有,但却不深刻,而且这也是豪门贵族才会讲究的。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地段是什么,能吃吗?如果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是没有人会拒绝这件事的。

后世的人还要考虑住的离中心区太远,通勤的时间成本是很难接受的。这个时候的城池规模实在有限,这方面的问题几近于无——住在一环还是二环,对于通勤来说,能有多大差别?

拆迁之后,这些贫民窟、边缘地区,又或者单纯只是利用不彻底的土地,就会在陈嫣手上重新仔仔细细规划。该做商业用地的做商业用地,该做工业的就做工业,如果做住宅,也绝对不是普通住宅,而是根据周边情况,走高端路线。

另外,城外的扩建地区,除了做为拆迁房外,更多的是要放到市场上的。

这些有没有人来接盘?当然是有的了!

古代不适合现代那样搞房地产,城市规模就那个样,能搞的起来才有鬼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城市却是可以得,比如说‘都城’。在这一点上,其他城市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此时也有比长安规模更大的城市,比如说商业中心临淄,百万人口,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可怕!这可是公元前的世界!但即使是临淄,恐怕也不如长安适合搞房地产。

临淄是很有人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口,但对于真正的普通人来说,那里已经不能吸引人迁过去了…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一方面,没有新的人口增长点是另一方面。

都城长安则不同,如果不是都城人口要设限,这里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口迁入。然而事实却是,历朝历代都把首都户口卡的极严!即使是那些告老还乡的高官,想要留在京城也不行,历史上多的是血淋淋的例子!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经济中心比政治中心更能吸引人迁入,但在这个时代并不是这样的…逻辑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同。

先不说达官贵人们想留在长安,随时紧跟皇室和朝廷的步伐。也不说商贾豪强也想在长安扎根,不为别的,就为了提升自家地位,寻求更多机会,改变后代命运,不再是富而不贵!只说普通老百姓,他们也疯狂地想要留在长安。

不是长安比临淄赚的更多,也不是长安生活就比临淄轻松到哪里去了,而是长安有太多太多的隐形福利了!只要能在长安扎根,即使是落到最底层,也比此时绝大多数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强太多了。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各方面都要尽量做好,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打个比方说,各个地方都有因为天灾人祸而粮价涨幅过于惊人,以至于民怨沸腾的时候。国都长安的粮价虽然也不便宜,遇到突发情况该涨还是要涨。

但是,是有一个限度的…除非到了国将完的时候,不然京城这块的粮食供应绝对不会出问题。

为什么都城的人口要有限制,这也是原因之一!别的大城市可以出问题,但国都绝对不可以出问题,容错率接近于零呢!这种情况下,人口一旦稍微增多,对城市治理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果可以,没有人想要这种挑战背后的风险与负担。

粮食供应其实只是一个方面,其他的隐形福利其实还有很多。

好处是明晃晃的,谁又不想留在长安呢?

所以说,这批扩建而出的房子,首先针对的就是蜗居在城里,原本根本没机会,现在却有机会改善居住条件的人。另外还有居长安不成,只能就陵邑的人,这个时候恐怕也有不少有意于这边的房子。

房子是这样,配套的商铺之类只会更贵!

另外,那些高端住宅瞄准的人群,富商、豪强也会接踵而至…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不缺钱,用钱买长安城里的宅邸,他们是能够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汉如今建国也不少年了,长安城里的用地越发紧张。

那种超级大住宅,即使是顶级新兴权贵都不敢想(所以当初的武安侯田蚡想要扩建宅院,还得把主意打到考工署身上)。这种不算小的高级住宅可以想见也是收一套少一套,现在趁着难得一遇的扩建和拆迁可吃下一块,将来可就不敢想了!

陈嫣将新增的成千上万套房子,以及配套的商铺等列了一个表格,最后很清楚地告诉刘彻…这是一个超级赚钱的买卖!

他可以借此得到一个更大更好的都城,可以收买一批底层老百姓的人心,同时他自己还不需要花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