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52节(3 / 4)

加入书签

大禹故事,步量天下,将大小河流一一记载在案,著成水经一部,开一代风气?”

袁敏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孙策。他出自世家不假,但是他对寻章摘句没什么兴趣。他的兴趣是实业,水功就是其中一种,原因和孙策所说大致相符,只是没孙策说的这么高大上。写一部《水经》,将天下河流全部记录在案,想想都让人神往。这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功绩啊。天下经籍千千万,哪有这样的经?能与这部书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禹贡》了。

这是可以传诸后世的大事业,如果如写成,开宗立派、留名青史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再不济也能在《艺文志》里留下名字。比起那些经文注家,这可是实学,不管是行军作战还是开荒种地,甚至于游历天下,都是用得上的,就算是再来一次焚书令,这样的书也能传诸后世。

袁敏越想越觉得诱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骆俊却啼笑皆非。孙策这是什么意思,非要把我这个主簿挖走是怎么的?这袁敏也真是,刚才还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怎么突然就变了态度,也不嫌丢人。

“将军,如今天下大乱,要丈量天下,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事在人为嘛。大禹治水也不过用了十三年,如今各种条件都比那时候好,袁君又正当壮年,我想应该用不了十三年吧。”孙策淡淡地说了一句,和骆俊并肩向前走,把袁敏一个人扔在那里。“骆相,袁谭若来,你是战是降?”

骆俊没想到孙策这么直接,他想了想。“我是朝廷任命的陈相,只听朝廷的诏令,按朝廷的制度做事。”

孙策没有再追问。骆俊虽然没有下判断,但他倾向袁绍还是很明显的,只是说得比较隐晦。既然如此,那就不能把他留在陈国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和袁绍暗通款曲,眉来眼去。

蒋干适时的接过了话头,冷笑一声:“看来骆相对袁绍还没有死心。没事,将军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你很会就会辨明朱紫。我们先说说辅汉大将军的事吧,这……怕是不太合朝廷制度吧。”

拿下

骆俊的脸色立刻变了,袁敏等人也神情紧张。他们看向正在孙策身后不断渡河的大军,一阵寒气从后背升起,直冲后脑。

陈王刘宠驻兵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东汉时,皇子可以封王,但不能治民,更不能统兵,只能坐食租赋,闲得无事可以做做学问,如果怕做学问也会做出祸事来,那就混吃等死,做一个富贵囚徒。不管怎么说,领兵作战从制度上来说都是不允许的。更别说自称大将军,不管是你是辅汉还是反汉。

国相负有监督国王之职,刘宠有罪,骆俊及其掾吏一个都跑不掉。说得轻了,这是失职,槛车征廷尉,听候处置。说得重了,这就是谋反,诛你三族都有可能。孙策亲率大军而来,蒋干又突然抛出这句话,骆俊等人自然毛骨悚然,吓得魂不附体。

有这个把柄在手,孙策可以名正言顺的立刻拿下他们所有人。

短时间的惊愕之后,功曹吴瓘上前一步,赶到孙策身边,拱手施礼。“将军,这件事虽不合朝廷制度,却也是被迫无奈之举。乱兵四起,朝廷又为贼臣左右,我王与骆相为保境安民,不得不权宜处置。将军,我王乃是孝明帝玄孙,一向忠于朝廷,从来异心,陈国的百姓都可以做证。”

孙策不置可否。郭嘉轻笑一声:“看来陈王与骆相很得民心啊,只不知道你说的乱兵又是指谁?”

吴瓘暗自叫苦,这又是一句诛心之语。陈王与骆统违反朝廷制度却还能得民心,那不就是要造反嘛?不过,郭嘉并没有赶尽杀绝,他给他留了一条生路。他立刻说道:“乱兵自然是那些不念朝廷危难,只知互相攻伐的州郡。”

郭嘉看着吴瓘,笑而不语。吴瓘知道不表明立场不行了,要不然今天这一关过不去。他咬咬牙。“自然是兖州刺史刘岱,以及私自替代的刘备、袁谭之流。”

郭嘉点点头,转头看向骆俊。骆俊被逼无奈,只得附和道:“吴功曹所言,正是我等所想。初平元年,刘岱等人聚大兵于酸枣,整日高会饮宴,却不肯与董卓一战。随后又自相残杀,争权夺利,实在让人齿冷。”

“自相残杀?骆相都听到了什么事?不妨说来听听。”

骆俊涨红了脸。“兖州刺史刘岱杀东郡太守桥瑁,周禺谋夺我豫州,都是眼前的事,将军应该听说过。”

“略有所闻,还有呢?”

骆俊咬着牙,沉默了好一会儿,却还是承受不住郭嘉的逼迫,只得又说道:“冀州牧韩馥让出豫州,却被袁绍逼迫,逃到陈留依然不能幸免,以书刀自裁于溷室,将军应该听说过吧?”

孙策瞅瞅骆俊,终于开了口。“这些我当然知道,我只是以为骆相不知道。骆相,虽说事急从权,毕竟有违朝廷制度,如今董卓已诛,天子掌政,诸位贤达相辅,重整纲纪,这权宜之事就不能再宜了。你自己上疏请罪吧。”

“喏。”骆俊有苦难言,抽出腰间的印绶,双手奉到孙策的面前。郭嘉接过印绶。骆俊退到一旁,抬起头,看看树梢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