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83节(1 / 4)

加入书签

“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子正,待会儿你带上休穆。”孙策笑笑。别人不知道朱桓好武,他还能不知道?这可是东吴的名将,不仅能打,而且脾气还大,好胜心超强,连陆逊都不放在眼里的。先后击败曹魏名将曹仁、曹休,那位在演义里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王双就是死在他手里。朱家后来能跻声吴四姓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

沈友平静地躬身领命。身为吴郡子弟,他当然愿意看到更多的吴郡人统兵作战,人越多越能形成集体优势。孙策是吴郡人,将来他要是得了天下,吴郡就是他的龙兴之地,吴郡就和南阳一样成为帝乡,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机会。

“不是,不是。”朱桓还不太敢相信。“子正,我……我才十七,能统兵吗?”

沈友很鄙视地看了他一眼。“将军十七岁的时候已经击破徐荣,全歼两万西凉精锐了。能不能统兵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有没有这本事。你呢,武功是不错,也懂一点兵法,可是千万别骄傲,孙将军麾下人才济济,你还要好好学。”

朱桓眨眨眼睛,笑而不语。他对沈友的话并不太在意,只是不想和沈友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毕竟初来乍到,孙策又这么赏识他,他总不能自吹自擂,破坏了孙策对他的好感,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又推了出去。

说话的功夫,千人石上又来了三人,分别是沈家的沈珩、皋家的皋过、高家的高彪。沈珩是沈友的族兄,也很年轻,能力没有沈友这么强,但擅长接人待物。皋过只是本地大族,有侠义之名,不求仕宦,以耕读传家。他家先祖皋伯通与名士梁鸿关系非常好,梁鸿到吴县时,曾经在皋家舂米,夫妻二人相见如宾,引起皋伯通的注意,引以为友,后来梁鸿去世,皋伯通将他葬在姑苏城外的要离墓旁。高彪是高岱的父亲,以隐逸著称的大名士,年龄不小了,一般不露面,今天能出场完全是看在陆康的面子上。

见时间不早,该来的基本都来了,不来的估计也不会来了,孙策换了一身衣服,来到千人石上,向陆康、高彪见礼,环顾四周,朗声笑道:“小子何德何能,能在此与郡中诸贤一会,共商大计,也算不枉此生。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堪称盛事,德祖,待会儿就请你展生花妙笔,作文以记今日之事。”

立于孙策身后的杨修轻咳一声,淡淡地说道:“吴郡诸贤在此,修岂敢贻笑大方,还是请子正出手吧。”

沈友拱拱手。“德祖兄,蒙将军不弃,我将负责今日战事指挥,不能陪你吟诗作赋了。诸位乡贤请宽坐,我去去便来。休穆,走吧,去得迟了,说不定都打完了,你就什么也看不着了。”

儿戏

朱桓起身,匆匆地对陆康、高彪等人拱拱手,跟着沈友大步流星的走了。来到坡下,马超、庞德已经备好战马,朱桓却有些傻眼,他是坐车来的,穿的衣服不适合骑马。他拉着沈友的袖子,急得直跳脚。沈友笑笑,示意朱桓不要着急,他已经安排好了。过了一会儿,一辆四轮马车赶了过来。

“进去换衣服吧,我的备用战袍,希望你不要嫌弃。”

“不会,不会。”朱桓高兴得合不拢嘴,主动拉开车门,让沈友先上。沈友瞅了他一眼,忍俊不禁。他比朱桓大一岁,相识多年,是知无不言的好友,深知朱桓是什么脾气,主动为人开门这种事对朱桓来说绝对是第一次。

两人上了车,沈友脱掉衣袖宽大的外衣,换上贴身紧袖的战袍,再套上鱼鳞甲,立刻多了几分英武之气。他没有戴头盔,脱了进贤冠,换了一顶长冠,长七寸、宽三寸,以竹为里,外蒙漆纱,修长如版,大有挺拔之意。朱桓也脱掉内外锦衣,换上战袍。他没有私甲,只能穿上一套札甲,虽然也很好看,可是和沈友的鱼鳞甲一比,那可差了很多,看起来就像沈友的卫士。

“子正,将军什么时候去?”

“将军不去了,你没听到吗,今天由我负责指挥。”

“什么?”朱桓失声惊叫,头一抬,撞在车顶上,痛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摸着脑袋,瞪着一双泪眼,死死的盯着沈友,不相信沈友说的话。

沈友扬扬眉,难掩得意。虽然这些天和孙策相处愉快,深受孙策信任,但昨天孙策说要让他负责前线指挥的时候,他和朱桓一样惊讶。倒不是因为没把握——他参与了战前会议的全过程,知道这个指挥其实并不难,只要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方案执行就行了——而是没想到这样的好事会落在他的头上。

他知道孙策对他的安排与郭嘉不同,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军谋,而是一个统军作战的大将。他有一身好武功,又熟知兵法,在孙策身边历练之后,随时可以领军作战。他也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每次军议他都要将自己设定成一个将领去思考问题,所以他提出的建议很受各营将领欢迎。但他没想到孙策这么快就让他负责指挥,而且是在家乡吴县,在父老面前。

这是一个荣耀,是孙策对他的莫大信任。为了能将这项任务圆满的完成,他会后单独和孙策、郭嘉商量了很久,尽可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做好准备。有了孙策和郭嘉的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