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1 / 2)

加入书签

“阿左和阿右都在女郎这边,敖七大概觉得告诉女郎,便是给阿左和阿右交代了吧?”

冯蕴点点头。

也是,在敖七眼里的家人,只有阿左和阿右。

冯蕴让小满去叫两个孩子过来,顺便把信也交给她。

“一会儿阿左和阿右来了,你就念给他们听。”

小满苦着脸,一副要被砍头的可怜。

“女郎饶了仆女吧,敖小公子识得的字比我多,他不用我念……”

冯蕴笑话她两句,见叶闯还站在那里没有走,不由诧异地挑一下眉。

“叶侍卫还有事?”

叶闯局促地搓了搓手指,吭吭哧哧。

“女郎,女郎可要给敖七回信?”

冯蕴皱了皱眉,他又笑了笑,补充道:“说说阿左和阿右的近况也是好的。敖七定然担心弟妹。”

“嗯。”冯蕴觉得这也应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敖七曾经也帮她许多。

于是她当即回屋,磨墨提笔,将敖家的两个祸害头子在庄子里干的事捡了几件写上,又叮嘱敖七,“将军性躁,转季极易上火,你多照顾他,少惹他生气,一切以安全为要。”

写完信,又检查一遍没什么不妥,这才交给叶闯。

“有劳叶侍卫。”

叶闯接过信,长松一口气。

他是敖七最好的兄弟,敖七那点小心思,嘴上不说,哪里瞒得过他?

肖想不该想的人,敖七胆子够大。

而他……

托着手上沉甸甸的信,觉得自己也贼大胆,竟然由着敖七去发疯。

说不定哪一天,大将军知道他是同党,这些信就变成了砍到他脑袋上的刀……

不该这么做的。

可他就是看不得敖七受伤的眼神。

作孽哦!

早晚被他害死。

奇怪礼物

淳于焰没有再来,好像忘了莲姬的事。

冯蕴如今家大业大,城里有玉堂春,这里有花溪村,还有一个嗷嗷待建的农具坊,她事情很多,需要花很多的精力,便不再去想。

快中秋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天仍是热。

农具坊建得很快,就这两日就要封顶了,冯蕴用罢午食,就让小满撑着伞,准备过去看一眼。

刚出门,就碰上任汝德。

他的身侧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少年,看眉眼与他有几分相似,这令冯蕴有些惊讶。

“任先生,这是令公子?”

她记得上次阿楼回来说,苑娇去茶寮时,是有一個少年的,看年岁,想来就是这个了。

任汝德没有否认,应一声便让儿子给冯蕴行礼。

“犬子任勤。还不快见过里正娘子?”

任勤很恭顺地行个礼,眼神却止不住盯冯蕴看。

冯蕴只当没有发现少年眼里的好奇,笑着回礼。

“任先生家里都安置好了?”

任汝德道:“分得两间茅屋实在破败,今日请了人买了些青砖,正在修缮。”

吃和住永远是第一位的。

冯蕴笑道:“这个世道还能买到砖瓦,也就是你任先生了。果然交游广阔。”

任汝德谦虚地拱了拱手,“洪阳县的砖窑和瓦窑刚恢复营生,我让他们加紧给我做了一批。要是里君需要,任某也可以代为采购。”

冯蕴微笑谢过。

任汝德又道:

“任某听闻,女郎庄子里有先生授课?”

冯蕴笑道:“都是假把式,教大人孩子识得几个字便是。算不得数的。”

她以为任汝德是想把这个小孩塞到庄子里来。

要真提这样的要求,冯蕴还不好拒绝。

没想到,任汝德的要求更绝。

“既是如此,那再好不过了。”

他捋着下颌的胡须,笑道:“不知贺功曹和女郎说过没有,任某也是世家出身,自幼饱读诗书,想来做贵庄的西席,亦是足够的。”

一句话四两拨千斤。

认定冯蕴去打听过他。

又不给冯蕴拒绝的借口。

毕竟上次和涂家坞堡搭上关系,任汝德便是那座桥梁,冯蕴不答应,就是过河拆桥。

任汝德把她拒绝的路都堵死了。

压根儿没有想到……

他又做了一次枕头。

冯蕴拱手:“小女子求之不得。”

她正愁缺少这么一个人来教庄子里的人学习呢。

不读书的人,其实是不方便安排劳务的,所以冯蕴希望庄子里的仆从和部曲,多少会识点字,会算术。

任汝德来得恰好。

但她不会轻易让他混入自己的地盘。

“农具坊左侧,是长门庄的果园,那里有一片桃林,我特地留下一块地没有开垦,准备将来给花溪村盖一个村学,只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